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炎症性胃息肉怎么治疗

2025.02.23 12:28

炎症性胃息肉可采用药物治疗、内镜下切除、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治疗基础疾病等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炎症性胃息肉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能保护胃黏膜;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可杀灭幽门螺杆菌。通过消除病因,可减轻胃黏膜炎症,部分小的息肉可能会自行消失或缩小。

2.内镜下切除:对于较大的炎症性胃息肉一般直径大于0.5cm、有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或者存在恶变风险的息肉,内镜下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内镜下切除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等。高频电凝切除法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目的;激光及微波灼除法是通过激光或微波的能量使息肉组织气化;尼龙丝结扎法是用尼龙丝套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脱落。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3.改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炎症性胃息肉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患者应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黏膜的炎症。戒烟限酒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4.定期复查:即使经过治疗,炎症性胃息肉也有可能复发,所以定期复查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建议治疗后的患者在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新的息肉或者息肉复发情况。如果在复查过程中发现息肉有增大、形态改变或者出现不典型增生等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5.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胆汁反流性胃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需要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促进胆汁排泄,减少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损伤;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按照相应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从而减轻胃部炎症反应,降低胃息肉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在治疗炎症性胃息肉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腹痛加剧、黑便、呕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