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克罗恩病应该怎么诊断

2025.02.05 05:52

克罗恩病的诊断可从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可为隐痛、钝痛或绞痛。腹泻表现为糊状便,一般无脓血和黏液。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还可能有肛周病变,如肛瘘、肛周脓肿等。这些症状并非克罗恩病所特有,但如果出现慢性、反复发作且难以用其他常见疾病解释时,应考虑克罗恩病的可能。

2.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克罗恩病的内镜下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如黏膜呈节段性、非对称性炎症,可见阿弗他溃疡,溃疡之间的黏膜相对正常。随着病情进展,溃疡可逐渐加深、变大,形成纵行溃疡和裂隙样溃疡,黏膜还可呈鹅卵石样改变。小肠镜检查则有助于发现小肠部位的病变,对于怀疑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有重要意义。内镜检查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病变,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克罗恩病的诊断中不可或缺。肠道钡剂造影可显示肠道的形态、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在克罗恩病中,可表现为肠黏膜皱襞粗乱、纵行溃疡形成的线状征、鹅卵石征以及肠腔狭窄等。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周围组织炎症及脓肿形成等情况,对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现并发症非常有帮助。MRI对肛周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肛瘘的走向和范围。

4.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克罗恩病的关键依据。通过内镜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克罗恩病的病理特点包括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裂隙状溃疡、肠壁全层炎症等。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并非在所有患者中都能发现,其阳性率相对较低,所以需要结合临床、内镜和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肠壁全层炎症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增厚明显。裂隙状溃疡是克罗恩病较为特异的病理表现,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克罗恩病并评估病情。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贫血,多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这与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在疾病活动期可能升高明显。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是反映炎症活动的指标,在克罗恩病活动期通常会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可降低,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粪便检查可排除肠道感染性疾病,虽然克罗恩病患者粪便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如果发现红白细胞增多,需要进一步鉴别是感染还是疾病本身所致。

在诊断克罗恩病时,要注意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不能仅凭单一的检查或症状就下结论。因为许多疾病可能有相似的表现,例如肠结核与克罗恩病在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需要仔细鉴别。同时,患者的病史采集也非常重要,包括家族史、既往病史、用药史等,这些信息可能对诊断提供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