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饥饿性胃炎是什么

2024.11.19 09:21

饥饿性胃炎是一种由于长期饥饿或饮食不规律,胃黏膜受到胃酸刺激而引发的胃炎类型。

正常情况下,胃会规律地分泌胃酸以消化食物。当处于饥饿状态时,胃内没有食物可供消化,但胃酸仍持续分泌,胃酸就会直接刺激胃黏膜。胃黏膜长期遭受胃酸侵蚀,就容易引发炎症,出现胃痛、胃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胃炎在一些过度节食减肥的人群、饮食不规律的上班族或者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人群中较为常见。例如,有些人为了快速减肥,长时间不进食或者每天只吃很少的食物,胃黏膜在胃酸的不断刺激下,逐渐产生炎症反应。

患有饥饿性胃炎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调整饮食习惯,规律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可以少食多餐,保证胃内有适量食物中和胃酸。其次,饮食的选择也很重要,应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胃部的正常生理功能,不利于胃炎的恢复。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能需要使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