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小儿鼻炎怎么检查

2025.10.20 17:58

小儿鼻炎可通过体格检查观察鼻腔黏膜状态、鼻内镜检查查看鼻腔内部情况、鼻窦CT扫描评估鼻窦状况、过敏原检测排查过敏因素、鼻分泌物检查分析炎症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1.体格检查:医生使用前鼻镜观察鼻腔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检查鼻甲大小及形态变化,查看有无脓性分泌物。通过压诊可判断鼻窦区有无压痛,观察咽后壁是否存在分泌物倒流。检查过程需注意患儿配合度,对不合作者可采取安抚措施。典型体征包括下鼻甲肥大、中鼻道脓涕等表现。

2.鼻内镜检查:采用直径2.7-3.5mm的细软内镜经前鼻孔进入,直观显示鼻腔各部位病变。可发现腺样体肥大、息肉样变或解剖结构异常,清晰观察中鼻道、嗅裂等区域。检查前需对鼻腔进行表面麻醉,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内镜下可见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严重者出现黏脓性分泌物附着。

3.鼻窦CT扫描:冠状位扫描显示窦腔黏膜增厚程度、窦口通畅性及解剖变异情况。对持续鼻塞、头痛患儿可明确是否伴发鼻窦炎,评估筛窦、上颌窦等受累范围。扫描层厚建议控制在3mm以下,需注意减少辐射剂量。典型影像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气液平面或黏膜环形增厚。

4.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筛查尘螨、花粉等致敏物质。点刺试验需在前臂掌侧进行,15分钟后观察风团反应。血清检测适用于皮肤条件不佳者,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意义。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过敏性鼻炎,但需排除假阳性干扰。

5.鼻分泌物检查:采集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反应,中性粒细胞为主考虑感染因素。取样时避免损伤黏膜,染色后显微镜下分类计数。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进行培养鉴定,结果可指导抗生素选择。

检查前需清洁鼻腔,避免用力擤鼻影响结果准确性。影像学检查需去除金属物品,过敏检测前应停用抗组胺药物。操作过程中注意安抚患儿情绪,检查后观察有无鼻出血等异常。根据症状特点选择合适检查组合,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