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长期肚子疼,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2

长期肚子疼可能是由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腹腔血管病变、心理因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包含多个器官,如胃、肠、肝、胆、胰等,任何一个器官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长期肚子疼。例如慢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引起,炎症刺激胃黏膜,会使胃部出现隐痛、胀痛等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对于慢性胃炎,要改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餐,同时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杀菌治疗。

2.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也会引起肚子疼,像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刺激尿路组织,导致腹部疼痛,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可呈绞痛,还可能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患者需要增加饮水量,促进结石排出,对于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治疗。

3.生殖系统疾病:在女性中,盆腔炎是引起长期肚子疼的常见生殖系统疾病。主要是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盆腔内的器官,如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等,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常伴有白带增多、异味、月经不调等症状。其发病与不洁性生活、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等因素有关。需要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

4.腹腔血管病变:腹腔血管病变如肠系膜血管缺血,会导致肠道供血不足,引起肚子疼。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可导致肠系膜血管狭窄或堵塞,肠道缺血缺氧后产生疼痛,还可能伴有腹泻、便血等症状。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血管功能,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5.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肚子疼。是因为心理状态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肚子疼、腹胀、腹泻等症状。这种疼痛通常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疼痛性质多样,如隐痛、胀痛、刺痛等,且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患者需要调整心态,通过适当的运动、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果长期肚子疼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