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皮下注射是什么意思

2024.12.09 16:16

皮下注射是指将药物或疫苗通过注射器注入皮肤下的脂肪层和结缔组织中。这种给药方式常用于疫苗接种、胰岛素注射以及某些药物的给药,因其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药物释放和吸收效果。

皮下注射的过程通常相对简单,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常见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和腹部等。注射前,需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随后,使用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注入皮下,注射深度一般在皮肤下方的脂肪层,避免进入肌肉或血管。皮下注射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简单、疼痛感相对较轻,且适合自我管理,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注射,特别适合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较慢,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浓度,适合需要持续释放的药物。

在进行皮下注射时,仍需注意一些事项。首先,选择注射部位时要避免有伤口、红肿或感染的区域,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感染。注射器和药物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外观,确保其安全性。注射后,需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或过敏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注射时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对于需要长期注射的患者,建议定期更换注射部位,以减少局部组织的损伤和硬结的形成。患者在进行皮下注射前,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给药方式,但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