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非冻结性冷伤是什么意思

2024.11.07 15:03

非冻结性冷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暴露于0℃以上低温环境,但不足以引起组织冻结而产生的损伤。

非冻结性冷伤主要发生在冬季或寒冷环境中,当人体局部接触寒冷且潮湿的物体时间较长时,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常见的非冻结性冷伤有冻疮、战壕足、水浸足等。冻疮多发生在肢体末梢和暴露部位,如手、足、耳郭、鼻尖等,表现为局部红肿、瘙痒、灼热感,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疡等。战壕足和水浸足则是由于长时间站立于寒冷潮湿的地面或足部浸泡在冷水中导致,会出现足部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后期可能发生坏疽。这些损伤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了预防非冻结性冷伤,应注意保暖,穿着足够温暖且干燥的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在户外作业或活动时,要注意保护易受损伤的部位,如佩戴手套、帽子、耳罩等。如果已经发生了非冻结性冷伤,应尽快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避免继续受冷,并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轻柔按摩、涂抹冻疮膏等。如果症状严重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和免疫力,以减少非冻结性冷伤的发生风险。对于非冻结性冷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