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什么是尿酸性肾结石

2025.10.11 17:41

尿酸性肾结石是由于尿酸在尿液中过饱和析出结晶,逐渐聚集形成的肾脏结石。这类结石属于代谢性结石,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异常密切相关,占所有肾结石类型的5%-10%,多见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

尿酸性肾结石的形成主要涉及三个环节:尿酸生成过多、尿液酸度过高及尿量不足。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鲜或体内嘌呤代谢异常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当尿液pH值低于5.5时,尿酸溶解度显著下降,容易形成结晶。饮水不足使尿液浓缩,进一步促进结晶沉积。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腰背部剧痛、血尿,但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无症状的尿检异常。诊断需结合尿液分析发现尿酸结晶、影像学检查X线不显影的阴性结石及血尿酸检测。

预防尿酸性肾结石需综合调控生活方式与药物干预。每日饮水量应维持在2.5-3升以稀释尿液,优先选择碱性水或柠檬水帮助提高尿液pH值。饮食上限制高嘌呤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避免酒精及含糖饮料。对于反复发作者,医生可能开具别嘌醇减少尿酸生成,或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需定期监测尿液pH值理想范围6.2-6.8及血尿酸水平,避免过度碱化导致其他类型结石。急性发作时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排石药物,以免引发尿路梗阻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