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咽喉炎艾灸哪些穴位

2025.10.20 17:59

咽喉炎艾灸可选取天突穴、大椎穴、肺俞穴、合谷穴、少商穴。具体分析如下:

1.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属任脉。艾灸此穴能宣通肺气、利咽止咳,缓解咽喉肿痛及声音嘶哑。操作时需仰头暴露穴位,艾条距离皮肤3-5cm,以温热感为宜,持续10-15分钟。该穴深层为气管,需避免烫伤,孕妇慎用。配合深呼吸可增强效果,适用于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调理。

2.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督脉要穴。艾灸此穴可疏散风热、振奋阳气,对风热型咽喉炎尤为有效。采用回旋灸法,局部出现红晕即停。体质虚弱者需缩短时间至8分钟。该穴邻近脊髓,需严格控制温度,灸后注意防风保暖。长期艾灸能提升机体抗病能力。

3.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艾灸此穴直接调节肺脏功能,改善咽喉干痒、咳嗽等症状。建议采用隔姜灸,每次3壮为宜。背部穴位需他人协助操作,注意保持体位稳定。阴虚火旺者应减少灸量,出现口干即止。慢性咽喉炎患者可每周施灸2-3次。

4.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凹陷处,为大肠经原穴。艾灸此穴能清热解表、通络止痛,对伴随头痛的咽喉炎效果显著。采用雀啄灸法,左右交替各灸5分钟。孕妇禁用该穴。施灸时可配合吞咽动作,有助于药力直达病所。此穴尤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急性症状。

5.少商穴: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属肺经井穴。艾灸此穴擅长泄热利咽,对咽喉充血、化脓性炎症有缓解作用。采用麦粒灸,每次3-5壮,局部轻微灼痛为度。施灸前需酒精消毒,灸后保持局部清洁。体质虚寒者不宜多用,多用于实证热证发作时。

艾灸前后两小时避免进食生冷,施灸环境需温暖避风。局部皮肤破损或高热期间禁用,出现头晕心慌立即停灸。每次选取2-3穴交替使用,连续施灸不超过7天。阴虚体质需配合滋阴药物,实热证候应控制灸量。艾灸后饮用温开水促进代谢,6小时内勿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