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道瘘的原因是什么

2024.10.28 17:48

尿道瘘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手术损伤、感染、局部肿瘤侵蚀。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尿道发育不全或畸形可导致尿道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尿道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如遗传因素、母体孕期环境因素等。尿道可能出现闭锁、狭窄等情况,周围组织在尿液压力下逐渐破溃形成瘘管。对于先天性尿道瘘,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畸形情况进行手术修复,一般在患儿身体条件允许时尽早进行手术,以减少对泌尿系统及其他器官功能的影响。

2.外伤:尿道受到外力撞击、挤压或穿透伤等外伤时容易引发尿道瘘。例如骨盆骨折可能会撕裂尿道,使尿道与周围组织相通。骑跨伤也可能损伤尿道球部,导致尿液外渗,进而形成瘘管。外伤后的尿道瘘治疗较为复杂,需要先处理外伤引起的其他紧急情况,如骨折固定等,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尿道修复手术。

3.手术损伤:泌尿系统或盆腔的手术可能会误伤尿道而导致尿道瘘。如前列腺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等,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果对尿道的解剖结构认识不清、操作不当或器械使用不当,都可能损伤尿道黏膜或尿道壁,使尿液渗漏到周围组织,形成尿道瘘。一旦发现手术导致的尿道瘘,需要根据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决定治疗方案,轻度的损伤可能通过保守治疗如留置导尿管等自行愈合,严重的则需要再次手术修复。

4.感染:长期的尿道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会不断侵蚀尿道组织,使尿道组织坏死、破溃,进而形成尿道瘘。某些特殊的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尿道,也会造成尿道组织的破坏。对于感染引起的尿道瘘,首先要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评估尿道瘘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手术修复。

5.局部肿瘤侵蚀:尿道周围的肿瘤,如膀胱癌、前列腺癌等,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侵犯尿道,破坏尿道的正常结构,导致尿道与周围组织或器官之间形成异常通道,从而出现尿道瘘。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肿瘤切除、化疗、放疗等,同时对尿道瘘进行相应的处理。

尿道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准确判断病因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尿道免受外伤、及时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尿道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