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2025.01.07 17:53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血液在心脏内的正常流动受到影响。这种疾病可以影响心脏的一个或多个瓣膜,常见的瓣膜包括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类型包括瓣膜狭窄和瓣膜关闭不全,前者是指瓣膜开口变窄,限制了血液流动;后者则是瓣膜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在心脏内反流。

心脏瓣膜病的成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先天性畸形、风湿热、感染如心内膜炎、退行性变等。随着年龄的增长,瓣膜可能出现钙化或变厚,导致功能下降。患者常常会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其他并发症。诊断通常依赖于心脏超声波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等影像学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具体选择取决于瓣膜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生活中,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心脏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关键,包括均衡饮食、适度锻炼、戒烟限酒等。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适当的心理疏导和社交活动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后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确保恢复良好。心脏瓣膜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治疗,患者仍然可以过上相对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