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成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称作是胆石症

2025.03.05 16:30

胆石症是指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结石的疾病。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胆汁成分异常或胆汁排泄不畅,导致胆固醇、胆色素等物质在胆囊或胆管内沉积并形成结石。胆石症的症状因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是否引发并发症而有所不同,常见的表现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胆石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胆石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饮食习惯是重要诱因,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容易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过高,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其次,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与胆石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女性、多次妊娠、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激素相关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胆石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这些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及胆道系统的状况。治疗胆石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预防和应对胆石症需要注意多个方面。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其次,控制体重和积极治疗代谢性疾病也是预防胆石症的重要措施。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避免因忽视症状而延误治疗。胆石症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应避免进食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症状。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发热或黄疸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通过科学的预防和规范的治疗,胆石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