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脚踝骨折后走路疼怎么办

2025.07.23 08:37

脚踝骨折后走路疼需及时就医复查确认恢复情况、适当减少活动量避免二次损伤、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冷敷或热敷缓解疼痛、使用支具或护踝稳定关节减轻压力、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或进行物理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复查确认恢复情况:骨折后疼痛可能与愈合不良或错位有关,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骨骼状态。若发现愈合延迟或固定不稳,需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干预可避免慢性疼痛或关节功能障碍,医生会根据恢复阶段建议是否需调整负重方式或延长制动时间。

2.适当减少活动量避免二次损伤:行走时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过度活动可能加重炎症或导致骨折移位。恢复期应控制步行时间和强度,必要时借助拐杖分担体重。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跳跃、奔跑等高风险动作直至骨骼完全愈合。

3.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冷敷或热敷缓解疼痛:急性期肿胀疼痛可用冰敷收缩血管减轻渗出,每次不超过15分钟。慢性期或恢复期肌肉僵硬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两种方式均需间隔时间避免皮肤损伤,合并皮肤破损时禁用。

4.使用支具或护踝稳定关节减轻压力:外固定器具能限制踝关节异常活动,降低行走时骨骼承受的冲击力。选择医用级支具确保贴合度,过紧可能影响血运,过松则失去保护作用。夜间或静息时可暂时去除以保持关节灵活性,具体佩戴时长遵医嘱。

5.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或进行物理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短期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防胃肠道副作用。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或电疗可促进局部代谢,加速组织修复。疼痛持续不缓解需排查是否合并韧带损伤或神经压迫。

骨折后恢复期间需保持均衡营养摄入,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以支持骨骼修复。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愈合的行为,定期随访观察功能恢复进度。疼痛加重或伴随红肿发热应及时就诊排除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