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下垂中度是怎么回事

2025.02.16 14:30

胃下垂中度是指胃的位置下降较明显,已达中度程度。其病因主要有膈肌悬吊力不足、腹肌松弛、腹内压下降、胃部韧带松弛、体质因素等。具体分析如下:

1.膈肌悬吊力不足:膈肌是维持胃部正常位置的重要结构之一。当膈肌的悬吊力不足时,无法有效地将胃固定在正常位置。可能是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得膈肌的肌肉力量减弱。也可能是因为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影响了膈肌的神经支配,导致其功能异常。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改善营养状况,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同时积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以恢复膈肌的正常功能。

2.腹肌松弛:腹肌对腹部脏器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固定作用。缺乏运动、长期卧床或者多次生育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腹肌松弛。缺乏运动使得腹肌的肌肉量减少、力量减弱。多次生育的女性,腹部肌肉在孕期被过度拉伸,产后若未能很好恢复,就容易出现腹肌松弛。要改善这种状况,应进行适当的腹部肌肉锻炼,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运动,增强腹肌力量。

3.腹内压下降:腹内压对于维持腹部器官的正常位置有一定作用。当出现消瘦、体内脂肪含量过低等情况时,腹内压会下降。消瘦的人腹部缺乏足够的脂肪等组织填充,使得腹内空间相对增大,压力降低。另外,一些消耗性疾病如慢性疾病长期不愈导致身体极度消瘦也会引起。应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增加体重,适当补充营养,提高腹内压。

4.胃部韧带松弛:胃部周围的韧带起到固定胃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会逐渐松弛,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退变过程。另外,一些外伤或者手术也可能损伤胃部韧带,导致其松弛。对于年龄因素引起的韧带松弛,可通过一些物理治疗如按摩等缓解症状。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复或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

5.体质因素:体质虚弱的人更容易出现胃下垂。这类人群往往身体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功能和强度相对较差。可能是先天性的体质较弱,也可能是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导致身体机能下降。需要调整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等方式增强体质。

胃下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以免加重胃部负担。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要避免饭后剧烈运动,防止加重胃下垂的程度。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也有助于病情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