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放射外用药物有哪些

2025.10.30 07:12

放射外用药物包括放射性碘溶液、放射性磷敷贴、放射性锶敷贴、放射性金颗粒、放射性钇微球。具体分析如下:

1.放射性碘溶液:主要用于浅表性血管瘤及某些皮肤病的治疗。碘溶液能释放β射线,穿透力较弱,适合表浅病灶。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周围正常组织受损。该药物对操作环境有特殊要求,需在防护条件下进行。治疗周期通常较短,效果与病灶大小密切相关。

2.放射性磷敷贴:常用于局限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的治疗。磷敷贴释放的β射线可抑制病变细胞增殖。敷贴需与皮肤紧密接触,治疗时间根据病灶厚度调整。可能出现暂时性皮肤反应,需密切观察。该治疗需在专业机构完成,禁止自行操作。

3.放射性锶敷贴:适用于顽固性皮肤病变如瘢痕疙瘩。锶释放的β射线能量较高,需精确控制照射范围。治疗前需清洁皮肤,避免敷贴移位。可能出现色素沉着等副作用,通常可自行消退。该治疗需间隔进行,单次剂量有严格限制。

4.放射性金颗粒:主要用于体表肿瘤的近距离治疗。金颗粒可植入病灶内部,释放的γ射线作用范围较大。植入过程需影像引导准确定位。治疗后需监测辐射水平,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该治疗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

5.放射性钇微球:针对体表恶性肿瘤的局部放射治疗。微球可通过注射方式给药,在病灶处持续释放辐射。需特别注意药物分布均匀性,避免局部剂量过高。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评估疗效。该药物保存和使用需特殊防护装置。

使用这类药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由专业医师操作。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完善防护措施。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按要求进行辐射监测,做好废弃物处理。避免孕妇及儿童接触治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