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有哪些

2024.11.27 15:55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等。具体分析如下: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类药物能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常见的ACEI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但此类药物可能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RB类药物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心力衰竭患者。其作用与ACEI类似,能抑制RAAS系统,改善心室重构。如缬沙坦、氯沙坦等。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血压、肾功能等。

3.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的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但在使用初期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症状暂时加重,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4.利尿剂:利尿剂能减轻水钠潴留,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水肿症状,减轻心脏负荷。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使用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出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5.正性肌力药:正性肌力药适用于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包括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如多巴胺、米力农。但此类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心力衰竭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症状、合并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