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血小板减少鼻出血怎么治疗

2025.10.20 17:59

血小板减少导致鼻出血时,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使用止血药物、鼻腔填塞、输注血小板、避免用力擤鼻。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压迫止血:鼻出血时立即用干净纱布或棉球压迫鼻翼两侧,持续10-15分钟,头部稍前倾避免血液倒流。压迫可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减少出血量。若出血较猛,可配合冰敷收缩血管。

2.使用止血药物:口服或注射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增强凝血功能。局部可用凝血酶粉或明胶海绵覆盖出血点,直接促进血凝块形成。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

3.鼻腔填塞:严重出血时需由医生进行前鼻孔或后鼻孔填塞,用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压迫止血。填塞物通常保留48-72小时,期间需预防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4.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极低或出血难以控制时,需紧急输注浓缩血小板。输注前需配型,输注后监测血小板上升情况及出血是否缓解。反复输注可能产生抗体,需谨慎评估。

5.避免用力擤鼻:血小板减少者应减少鼻腔刺激,避免用力擤鼻、抠鼻或剧烈咳嗽。保持鼻腔湿润,可用生理盐水喷雾,防止黏膜干裂出血。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

日常需监测血小板数值变化,观察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征兆。饮食宜清淡,避免过硬、过热食物。突发大量出血或伴随头晕、心悸时立即就医。长期血小板减少需排查原发病并针对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