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疼痛难忍出血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大便疼痛难忍出血可能是肛裂、痔疮、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肛裂: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病因多为长期便秘、粪便干结引起的排便时机械性创伤。患者在排便时,粪便刺激受损的肛管皮肤,会产生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多为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手纸上染血。患者应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改善便秘情况,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

2.痔疮: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主要是由于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内痔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和脱出,便血通常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外痔常有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有剧痛。患者要注意避免久坐、久站,改变不良排便习惯,如长时间蹲厕。可通过坐浴等方式缓解症状。

3.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炎症刺激、生活习惯等有关。当息肉表面黏膜发生破损时,可出现大便带血,多为无痛性便血,出血量一般较少。如果息肉较大或位置较低,可能会随粪便脱出肛门外,有时会引起肛门不适或疼痛。对于直肠息肉,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同时要定期复查肠镜,以观察是否有新的息肉生长。

4.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免疫因素、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等多种因素可能参与发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由于肠道黏膜存在炎症、溃疡,在排便过程中会引起疼痛和出血。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5.直肠癌: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患者早期可能仅有便血症状,多为暗红色血液,混有黏液或脓液,同时可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注意肛门局部卫生。如果出现大便疼痛难忍出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