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脓毒症会导致肝衰竭吗

2025.01.15 16:18

脓毒症确实可以导致肝衰竭。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会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其中肝脏是受影响的重要器官之一。肝脏在代谢、解毒和合成蛋白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脓毒症发生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对肝脏功能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导致肝衰竭。

在脓毒症的过程中,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会导致肝脏血流的改变,肝脏的血液供应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肝细胞缺氧和损伤。脓毒症时体内的细菌毒素和炎症因子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的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随着病情的加重,肝脏的合成功能也会受到抑制,表现为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同时,肝脏在清除体内毒素方面的能力下降,可能导致体内毒素蓄积,进一步加重病情。脓毒症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肝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临床表现可能包括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等。

在管理脓毒症患者时,尤其需要关注肝脏功能的变化。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和凝血功能等,对于早期发现肝脏损伤至关重要。同时,及时识别和治疗原发感染,控制炎症反应,优化血流动力学,都是防止肝衰竭发生的重要措施。脓毒症患者常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综合性管理,确保各个脏器的功能得到支持。对于已经出现肝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肝脏替代治疗,如肝移植等。在脓毒症的治疗中,重视肝脏的保护和功能支持,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