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猩红热引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2025.03.05 08:14

猩红热引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免疫力低下、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以及合并其他感染等。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导致败血症的发生。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猩红热患者若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如患有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更容易发展为败血症。猩红热早期症状可能被误诊或忽视,导致治疗延误,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并进入血液,增加败血症的风险。治疗过程中,若抗生素使用不当或疗程不足,也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进一步加重感染。同时,猩红热患者若合并其他感染,如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细菌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增加败血症的发生概率。

预防猩红热引发败血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猩红热患者一旦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避免接触感染源,必要时可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猩红热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防止继发感染。若出现高热不退、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警惕败血症的发生。通过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可有效降低猩红热引发败血症的风险,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