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呕血伴黄疸疾病出现有什么原因

2024.12.03 11:23

呕血伴黄疸可能由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药物及中毒等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疾病: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可导致肝功能受损。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同时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引起黄疸。肝癌细胞侵犯肝内胆管或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可导致梗阻性黄疸,癌组织破溃也可引起呕血。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如乙肝、丙肝感染等。

2.胆道疾病:例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胆管结石可阻塞胆管,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引起黄疸,结石还可损伤胆管黏膜导致出血,血液经十二指肠乳头流入胃内再呕出。胆管癌可直接阻塞胆管引起黄疸,癌肿破溃也会有出血表现。患者多有腹痛、发热等症状,腹痛常为右上腹绞痛,可向右肩部放射。

3.血液系统疾病:像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释放,经过代谢后产生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脏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从而出现黄疸。同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等可导致出血倾向,严重时可出现呕血。患者常有贫血貌、脾大等表现,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发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异常。

4.感染性疾病:某些严重的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可损伤肝脏、胆管等组织器官。肝脏损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胆红素代谢紊乱出现黄疸,同时钩端螺旋体感染可导致全身小血管损伤,引起出血,可能出现呕血症状。患者常有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多有疫水接触史。

5.药物及中毒: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导致肝损伤,影响胆红素代谢出现黄疸,也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出血呕血。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中毒,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引起黄疸和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患者有明确的药物过量服用史或毒物接触史。

在出现呕血伴黄疸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患者应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加重肝脏等器官的负担。同时,要注意休息,减少体力消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