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原因

2024.12.31 08:14

肾动脉狭窄的原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肾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肾动脉瘤压迫。具体分析如下: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影响,肾动脉内膜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这一过程是渐进性的,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常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等。

2.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这是一种非炎症性、非粥样硬化性的肾动脉疾病,多见于年轻女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肾动脉中层纤维组织和肌层增生,导致肾动脉狭窄,病变多累及肾动脉中远段。

3.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当累及肾动脉时,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患者体内产生针对动脉壁的自身抗体,导致血管壁炎症、增厚、狭窄。多见于年轻女性,常伴有发热、乏力、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

4.肾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肾动脉的形成出现异常,如肾动脉起始部狭窄、肾动脉分支发育不良等。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可能与遗传因素、胚胎期环境因素等有关。

5.肾动脉瘤压迫:肾动脉瘤形成后,可对周围的肾动脉产生压迫,导致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瘤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血管壁薄弱、动脉硬化、创伤等。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肾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