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慢性胃出血怎么治疗

2024.12.22 16:50

慢性胃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整。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胃出血的基础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提高胃内的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从而起到止血作用。还会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像铝碳酸镁等,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胃酸等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助于受损黏膜的修复。另外,对于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胃出血,可能需要补充凝血因子等相关药物来改善凝血状态。

2.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手段。在胃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如果是小血管破裂出血,可以采用内镜下注射药物的方法,如注射肾上腺素等,使局部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也可以使用热凝止血,通过高频电凝、氩气刀等方式,使出血部位的组织凝固,封闭血管。还有内镜下止血夹的应用,直接将出血的血管夹闭,这种方法对于可见的血管性出血效果较好。

3.介入治疗:当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时,介入治疗可作为一种选择。通过血管造影技术,找到胃出血的供血血管。然后可以进行血管栓塞治疗,将栓塞材料注入到出血的血管内,阻断血流,从而达到止血效果。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内镜到达部位的出血或者是胃部较大血管的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过,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可能导致栓塞部位的组织缺血坏死等。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是在其他治疗方法均无效或者存在严重的胃部病变,如胃部肿瘤引起的慢性胃出血时采用。手术方式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可能是胃部分切除术,切除病变的胃部组织,以达到彻底止血和治疗原发病的目的。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并且存在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风险。

5.饮食调整:饮食调整在慢性胃出血的治疗中也非常重要。在出血活动期,一般需要禁食,让胃得到充分休息,减少胃酸分泌和胃蠕动对出血部位的刺激。随着出血停止,可逐渐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软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同时也要避免饮酒、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和饮品可能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病情的恢复。

在慢性胃出血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治疗。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胃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不利于病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