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2024.12.19 08:44

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主要有年龄增长、生育损伤、肥胖、盆腔脏器脱垂、手术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女性,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会逐渐松弛,这是身体机能自然衰退的一部分。尿道黏膜下的血管网减少,尿道闭合能力下降,在腹部压力增加时,如咳嗽、大笑等,就容易出现尿失禁。对于年龄增长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症状。

2.生育损伤:女性在生育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经过产道会对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等造成过度的牵拉和损伤。这些组织的损伤会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尿道的正常位置和角度发生改变,膀胱颈和尿道的支撑力减弱。产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这种损伤带来的影响。

3.肥胖: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较多,这会增加腹部压力。长期的高腹压会对盆底组织产生持续的压迫,使盆底肌肉处于紧张和疲劳状态,逐渐松弛。同时,肥胖还可能引起激素水平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减轻体重是改善肥胖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的关键。

4.盆腔脏器脱垂:当盆腔脏器如子宫、膀胱等发生脱垂时,会改变盆底的正常解剖结构。膀胱的位置下移,尿道的角度也会随之改变,使得尿道括约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在腹压增加时,膀胱内压力不能有效抵抗,从而引起尿失禁。针对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如盆底重建手术等,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

5.手术损伤:某些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前列腺手术等,可能会损伤到盆底的肌肉、神经或尿道周围组织。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可能切断或破坏了维持尿道正常功能的结构,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术后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问题,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早期发现和干预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