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隐孢子虫病是什么

2025.08.21 17:54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引起的寄生虫感染,主要影响肠道,导致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该病通常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源或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和人类的粪便传播,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常见。隐孢子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能够在多种环境中存活,尤其是在水中,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隐孢子虫病的症状包括水样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感染后通常在1至12天内出现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人群,病情通常较轻,经过适当的补液和对症治疗后可自行恢复。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隐孢子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良好的卫生设施,感染率较高。

在预防隐孢子虫病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饮用水应确保经过适当处理,避免饮用生水或不明来源的水。在游泳池或水上乐园等公共场所,注意水质的卫生,尽量避免吞咽水。处理食物时,应确保食材的新鲜和清洁,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接触动物时应注意手部卫生,特别是在接触宠物或农场动物后,及时洗手。若出现腹泻等症状,应尽早就医,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情的严重性。了解隐孢子虫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