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理气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中医理气是指通过调理气机运行来治疗气滞、气逆等病症的一种方法。气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运行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健康状态。理气法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手段,帮助恢复气的正常升降出入,从而消除胀满、疼痛、呃逆等症状,达到阴阳平衡的治疗目的。

理气法的核心在于调节气的运动形式。中医认为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等功能,当情志不畅、饮食不调或外邪侵袭时,可能导致气机郁滞或上逆。常见的气滞表现为胸胁胀痛、脘腹胀满,气逆则见呕吐、嗳气、咳嗽等。理气药物如陈皮、木香、香附等具有行气解郁作用,而旋覆花、沉香等则擅长降气止逆。针灸选取太冲、内关等穴位可疏通经络之气,配合呼吸导引更能增强疗效。临床需辨别虚实,实证多用辛散之品,虚证则需兼顾补益,防止耗伤正气。

使用理气法需注意辨证准确。过度理气可能加重气虚,孕妇及体弱者慎用破气药物。情志调节与饮食管理同样重要,郁怒伤肝易致气滞,应保持情绪平和。油腻食物会阻碍脾胃运化,理气期间宜清淡饮食。部分理气药性味辛温,阴虚火旺者可能出现口干咽痛等副作用,需及时调整配伍。治疗气逆证时,需排查器质性病变,避免延误重症。理气作为治标之法,需结合病因治疗才能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