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慢性活动性肝炎会导致肝硬化吗

2025.08.18 16:37

慢性活动性肝炎确实会导致肝硬化。长期的肝脏炎症和损伤会逐渐破坏肝细胞,导致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一种持续性肝脏炎症,通常由病毒感染、药物、酒精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的炎症会导致肝细胞的反复损伤和再生,形成纤维化。纤维化是肝脏对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但当这种修复过程失控时,过量的纤维组织会逐渐替代正常肝组织,导致肝脏硬化。肝硬化不仅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肝癌等。及时识别和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至关重要,以防止其进展为肝硬化。

在面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定期检查和监测肝功能至关重要。应关注肝脏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纤维化或硬化的迹象。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锻炼以及避免酒精和有害药物的摄入,可以有效减轻肝脏负担,降低肝硬化的风险。对于已经确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个体,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病情,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与此同时,了解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如疲劳、食欲减退、黄疸等,也有助于及时就医,获得必要的治疗。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是预防慢性活动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