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怎么来的

2025.04.27 20:09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在卵巢内生长、周期性出血形成陈旧性积血、血液逐渐被吸收浓缩、囊内液体呈现巧克力样外观、最终形成内含黏稠褐色液体的囊肿。具体分析如下:

1.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在卵巢内生长: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应位于子宫腔内,但部分内膜组织可能通过逆流经血或淋巴血管迁移至卵巢,并在卵巢表面或内部种植存活。这些异位内膜细胞仍保留对激素的反应能力,会随月经周期发生增殖和脱落。

2.周期性出血形成陈旧性积血:异位内膜组织在卵巢内受到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出血,但由于无法像经血一样排出体外,血液会积聚在卵巢局部。反复出血导致血液在卵巢内逐渐潴留,形成局限性的血性囊腔。

3.血液逐渐被吸收浓缩:囊腔内的血液中的水分和部分成分被周围组织缓慢吸收,剩余的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血液逐渐变得黏稠。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含铁血黄素等物质,使积血颜色加深。

4.囊内液体呈现巧克力样外观:随着时间推移,囊内液体因血红蛋白降解产物积累而呈现暗红色或棕褐色,质地黏稠类似融化的巧克力。这种特征性外观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5.最终形成内含黏稠褐色液体的囊肿:长期反复出血和吸收使囊壁增厚纤维化,囊内充满陈旧性血性液体,形成边界清楚的卵巢囊肿。囊肿大小可从数毫米到十余厘米不等,可能单发或多发。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形成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激素调节、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修复机制密切相关。囊肿的存在可能引起盆腔粘连、疼痛或不孕,临床需结合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