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阴虚阳虚最正确的判断

2025.10.20 17:44

阴虚阳虚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概念,正确判断需结合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评估。阴虚主要指阴液不足,表现为虚热;阳虚则是阳气虚弱,表现为虚寒。两者本质不同,但可能并存,需仔细鉴别。

阴虚常见症状包括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多因熬夜、久病或热病伤阴所致。阳虚则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舌淡胖有齿痕、脉沉迟为特征,常因过劳、久病或年老体弱引起。阴虚需滋阴降火,如用六味地黄丸;阳虚需温补阳气,如用金匮肾气丸。部分患者可能阴阳两虚,需辨证施治,避免误判。

判断时需注意排除实热或实寒证,避免混淆。阴虚与阳虚可能伴随气虚、血虚等其他证型,需整体分析。舌象与脉象是重要参考,但不可仅凭单一症状下定论。生活习惯、体质差异也会影响表现,需结合个体情况。误治可能加重病情,如阳虚误用寒凉药会损伤阳气,阴虚误用温燥药会耗伤阴液。建议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自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