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什么是气虚血瘀症

2025.07.09 08:32

气虚血瘀症是中医学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指人体元气不足与血液循环不畅同时存在的复合证候。该病症以气虚推动无力与血瘀阻滞脉络为特征,常表现为疲乏气短与局部刺痛并见,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气虚血瘀的形成多与久病体虚、劳倦过度或情志失调有关。元气亏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气的推动、温煦作用减弱,血液运行迟滞而成瘀;而瘀血阻滞又会进一步影响气的生成与运行,形成恶性循环。典型症状包括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晦暗、唇甲青紫,以及固定部位的疼痛拒按,舌象多见淡紫或有瘀斑,脉象沉涩或细弱。现代医学中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妇科月经不调等疾病常出现此类证型。

调理气虚血瘀需注重补气与活血并举,避免单纯攻伐或过度滋补。常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配伍丹参、川芎等活血药,方如补阳还五汤。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耗气,可练习八段锦等柔缓导引术。饮食宜选用山药、红枣等健脾益气食材,佐以山楂、黑木耳等活血之品。需注意,出血倾向者慎用破血药,孕妇忌用活血化瘀方,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