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如何利用三伏贴对穴位进行贴敷

2025.09.30 16:08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利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盛的时机,将特制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与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效果。

贴敷三伏贴前,需先辨证选穴,常见穴位包括肺俞、脾俞、肾俞等背部穴位,以及足三里、关元等保健要穴。药物多选用辛温发散类中药,如白芥子、细辛、生姜等,研磨成粉后调成膏状,制成贴敷剂。贴敷时,清洁皮肤后,将药贴固定在穴位上,保留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皮肤耐受度调整。初次贴敷者时间宜短,逐渐延长。贴敷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贴脱落。每年三伏期间连续贴敷3-5次,效果更佳。

使用三伏贴需注意皮肤敏感者可能出现红肿、瘙痒,严重时应立即停用。孕妇、发热患者及皮肤破损者不宜贴敷。贴敷后忌食生冷、辛辣,避免受凉。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灼伤皮肤。贴敷后局部轻微发热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水泡,可涂抹烫伤膏处理。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选穴准确,避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