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急性肠炎

2024.11.19 09:21

急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或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的肠道黏膜急性炎症。

急性肠炎发病较急,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部的阵发性绞痛,腹泻次数不等,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可达数十次,粪便多为水样便或稀便,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黏液甚至脓血。频繁的呕吐和腹泻会导致患者身体失水,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干、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得了急性肠炎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在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肠道负担。初期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随着病情好转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饮用适量的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如果症状严重,如出现严重脱水、高热不退、脓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自行滥用抗生素,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