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子宫肌腺病是什么

2025.04.07 08:43

子宫肌腺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增大、痛经、月经异常等症状。该病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于30至50岁的女性,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激素水平、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

子宫肌腺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与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异常增生有关。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位于子宫腔内,但在子宫肌腺病中,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和纤维化。这种异常增生会引起子宫体积增大,质地变硬,并伴随明显的痛经症状。子宫肌腺病还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严重时甚至影响生育功能。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以及病理学检查。超声检查可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和回声不均,而MRI则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范围。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子宫肌腺病的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生育需求制定。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以缓解痛经和减少月经量。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或病灶切除术。子宫肌腺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容易复发,因此患者需长期随访和管理。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避免病情加重影响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