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长期吃降压药有什么副作用

2025.03.07 20:04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咳嗽、性功能障碍、低血压等副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电解质紊乱:长期服用某些降压药物,如利尿剂,可能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尤其是钾、钠、镁等离子的浓度异常。低钾血症可能引发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而高钾血症则可能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并调整药物剂量至关重要。

2.肝肾功能损害:部分降压药物通过肝脏或肾脏代谢,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损害则可能导致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上升。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潜在的损害。

3.咳嗽:某些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发干咳。这种咳嗽通常无痰,且夜间加重,影响生活质量。若咳嗽持续且严重,需考虑更换药物种类,以减轻症状。

4.性功能障碍: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这种副作用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需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5.低血压:降压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压,但过度降压可能导致低血压,表现为头晕、乏力,甚至晕厥。老年患者和体质虚弱者更易出现低血压症状,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长期服用降压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辅助降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