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直肠炎是如何引起的

2024.12.28 22:27

直肠炎可由感染、炎症性肠病、放射治疗、异物损伤、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感染是引发直肠炎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可侵入直肠黏膜,引发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能累及直肠。肠道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等感染直肠后,会破坏直肠黏膜组织,导致直肠炎。这些病原体在直肠内大量繁殖,释放毒素,刺激直肠黏膜,使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改变,从而引发一系列直肠炎的症状。

2.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种疾病都可能影响直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直肠是最先受累的部位。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错误地攻击直肠黏膜,导致黏膜持续发炎、溃疡形成。克罗恩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直肠也不例外,肠道的慢性炎症会引起直肠黏膜增厚、狭窄,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直肠炎症状。

3.放射治疗:对于盆腔部位的恶性肿瘤,如直肠癌、宫颈癌等进行放射治疗时,直肠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辐射会损伤直肠黏膜细胞的DNA,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这种损伤会引发直肠黏膜的炎症反应,早期可出现直肠黏膜充血、水肿,随着放疗剂量的累积,可能发展为黏膜溃疡、出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直肠穿孔等并发症,进而引发直肠炎。

4.异物损伤:直肠内进入异物可能会造成直肠炎。例如,不小心吞食的尖锐异物经过消化道到达直肠后,可能会划伤直肠黏膜。另外,一些不良的性行为习惯,如将异物插入直肠,也极易损伤直肠黏膜。黏膜受损后,细菌容易侵入伤口,引发感染,从而导致直肠炎。这种损伤引起的直肠炎,除了感染症状外,还会伴有直肠疼痛、出血等症状。

5.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对直肠健康有很大影响。例如,长期酗酒会刺激直肠黏膜,酒精中的乙醇在直肠内被吸收后,会影响直肠黏膜的血液循环,使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炎症。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会增加直肠的消化负担,导致直肠黏膜充血、炎症。另外,长期便秘或腹泻也会对直肠黏膜产生不良影响,便秘时干结的粪便会摩擦直肠黏膜,腹泻则会使直肠黏膜长时间处于受刺激的状态,都可能引发直肠炎。

直肠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出现直肠炎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