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长期稀烂不成形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23

大便长期稀烂不成形可能是由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结直肠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感染:肠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时,肠道黏膜会发生炎症反应,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大便稀烂不成形。常见的如细菌性痢疾,志贺氏菌感染后会引起肠道黏膜的损伤和炎症。患者常伴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在治疗方面,需要针对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如细菌性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与精神心理因素、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等有关。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对正常的刺激反应过度,出现腹痛、腹胀、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减轻压力,规律作息和饮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如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解痉药缓解腹痛,止泻药改善腹泻症状等。

3.消化不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进食过多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等都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当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时,就会影响大便的性状,使其稀烂不成形。例如,一次性食用大量肉类,胃肠消化酶分泌不足,无法完全分解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患者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改善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消化酶来帮助消化。

4.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不均衡、肠道疾病等因素可能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例如,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被抑制,艰难梭菌等有害菌可能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腹泻和大便不成形。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如食用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的制剂。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

5.结直肠肿瘤:结直肠肿瘤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肿瘤可能阻塞肠道,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不畅,或者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渗出等,从而使大便性状改变。患者除了大便不成形外,还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如果怀疑是结直肠肿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等。一旦确诊,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等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餐,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如果大便长期稀烂不成形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体重下降、发热、便血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