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什么是出血性胃炎

2024.11.19 09:21

出血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糜烂、出血为主要特征的胃炎类型。

出血性胃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药物是常见的诱因之一,像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可能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导致胃黏膜容易受到胃酸等侵袭因子的损伤,进而出现糜烂和出血。大量饮酒也是重要因素,酒精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血管痉挛,促使黏膜缺血缺氧,引发糜烂出血。严重的创伤、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应激状态下,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改变,使得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酸分泌增加,也容易引发出血性胃炎。

对于出血性胃炎患者,有一些注意事项。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这些食物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同时,要戒烟戒酒,减少对胃黏膜的不良刺激。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正在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尽量选择对胃黏膜损伤较小的剂型或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另外,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胃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不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