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产后下体痛是怎么回事

2025.04.27 20:10

产后下体痛可能与分娩过程中软产道损伤、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未完全愈合、子宫收缩疼痛、产后感染、盆底肌功能受损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分娩过程中软产道损伤: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可能导致阴道、宫颈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裂伤或擦伤,尤其在胎儿较大或产程过快时更容易发生。损伤部位在产后初期会有明显疼痛,通常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解,但严重损伤需医疗干预。

2.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未完全愈合:为辅助分娩进行的会阴侧切或自然撕裂的伤口在产后需要时间恢复。若缝合不当、护理不佳或发生感染,可能导致持续疼痛甚至愈合延迟,需保持清洁并遵医嘱处理。

3.子宫收缩疼痛:产后子宫需通过收缩恢复至孕前大小,这一过程可能引发下腹及会阴部牵涉痛,尤其在哺乳时激素分泌加剧宫缩痛。通常数日内减轻,但若疼痛剧烈或持续需排除异常宫缩或残留胎盘。

4.产后感染:生殖道或泌尿系统感染如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可能引起下体红肿、灼痛或异常分泌物。免疫力下降、产程中操作污染或卫生不良是常见诱因,需抗生素治疗以避免并发症。

5.盆底肌功能受损:妊娠和分娩可能过度牵拉盆底肌肉及韧带,导致肌纤维断裂或神经损伤,表现为下体坠痛、尿失禁等。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严重者需专业评估及物理治疗。

产后下体痛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病因,及时就医可明确诊断并针对性处理。注意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及适度活动有助于恢复,避免延误治疗引发慢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