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骨折该怎样治疗

2025.09.11 19:34

骨折治疗需及时复位固定、药物缓解疼痛肿胀、康复训练恢复功能、营养支持促进愈合、定期复查评估恢复进度。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复位固定:骨折后需通过手法或手术将错位骨骼恢复原位,随后用石膏、夹板或外固定器保持稳定。闭合性骨折多采用保守复位,开放性骨折需手术内固定。固定时间视损伤程度而定,通常需4-8周,期间避免负重或剧烈活动,防止二次移位。

2.药物缓解疼痛肿胀:早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与炎症,严重疼痛可短期配合阿片类药物。中药外敷或活血化瘀制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消肿。药物需遵医嘱,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胃肠道或肝肾负担。

3.康复训练恢复功能: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粘连。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主动抗阻练习,如握力球、抬腿训练等。康复计划应个体化,强度由低到高,避免过度训练引发损伤。

4.营养支持促进愈合:饮食需富含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D,如牛奶、鱼类、豆制品,促进骨痂形成。适量补充胶原蛋白与微量元素,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影响愈合。吸烟饮酒会延缓恢复,需严格戒除。

5.定期复查评估恢复进度:固定期间每2-4周拍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调整固定方式。康复阶段每月复查功能恢复程度,必要时调整训练方案。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需及时干预,避免遗留功能障碍。

骨折恢复期间需保持患肢清洁干燥,观察皮肤颜色与温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拆除固定装置或过早负重,遵循医嘱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心理调节同样重要,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