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囊萎缩是怎么回事

2024.12.31 08:14

胆囊萎缩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长期胆囊慢性炎症、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管梗阻、胆囊自身免疫性疾病、胆囊癌等。具体分析如下:

1.长期胆囊慢性炎症:胆囊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如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壁会逐渐增厚,细胞受损,进而导致胆囊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胆囊逐渐萎缩变小。慢性胆囊炎多由细菌感染、胆汁成分异常等因素引发。患者应积极治疗炎症,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减轻胆囊负担。

2.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内结石长期存在,会不断摩擦胆囊壁,引起胆囊黏膜损伤,导致胆囊壁增厚、瘢痕形成,影响胆囊正常功能,最终使胆囊萎缩。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比例失调等有关。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胆囊。

3.胆囊管梗阻:胆囊管如果被结石、肿瘤或者炎性狭窄等堵塞,胆汁无法正常进出胆囊,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黏膜会吸收胆汁中的水分,胆汁浓缩,胆囊逐渐萎缩。解除梗阻是关键,如取出结石或切除肿瘤等。

4.胆囊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胆囊组织,导致胆囊组织受损,出现炎症、纤维化等病理改变,胆囊功能逐渐丧失而萎缩。这类疾病相对少见,需要通过免疫调节等特殊治疗手段。

5.胆囊癌:胆囊癌会侵犯胆囊壁,破坏胆囊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胆囊萎缩。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恶变等因素有关。一旦确诊,往往需要综合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胆囊相关疾病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