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的补益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补益是中医理论中通过药物、食物或疗法补充人体气血阴阳、增强正气的治疗方法。其核心在于调整机体平衡,提升抗病能力,而非简单补充营养。中医认为,当人体气血不足或脏腑功能虚弱时,需通过补益手段恢复平衡,达到虚则补之的目的。

补益的具体应用需根据体质与证型选择不同方法。例如,气虚者常选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材;血虚者可服用当归、阿胶以养血;阴虚体质需用麦冬、枸杞滋阴;阳虚者则依赖肉桂、鹿茸温阳。除药物外,食补同样重要,如山药健脾胃、红枣补气血。针灸、艾灸等外治法也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辅助补益效果。中医强调辨证施补,需结合个体差异,避免盲目进补。

补益需注意避免过补或误补。体质湿热或实热者滥用温补药物可能加重内火;外感疾病如感冒发热期间不宜进补,以免闭门留寇。现代人营养过剩常见,需分清真虚与假虚,如疲劳未必是气虚,可能源于肝郁或湿阻。补益药物多滋腻,脾胃虚弱者应先调理消化功能。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结合四诊信息制定方案,同时配合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方能真正扶助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