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耳朵闷堵怎么治疗

2025.10.20 17:58

耳朵闷堵可通过捏鼻鼓气法缓解咽鼓管阻塞、使用滴耳液软化耵聍栓塞、服用抗组胺药物减轻过敏反应、按压耳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热敷改善局部充血。具体分析如下:

1.捏鼻鼓气法缓解咽鼓管阻塞:捏住鼻子闭口鼓气,通过增加鼻腔压力促使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内外气压。操作时需缓慢用力避免鼓膜损伤,每日重复3-5次。若伴随疼痛或眩晕应立即停止,此法适用于乘坐飞机或感冒后出现的闷堵感。

2.使用滴耳液软化耵聍栓塞:碳酸氢钠滴耳液可溶解硬化耵聍,每日滴入患耳2-3次,连续使用3天后用温水冲洗。操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使外耳道变直,避免滴管触碰耳道。若出现耳痛或瘙痒需停药就医,此法仅适用于确认由耵聍堵塞引起的症状。

3.服用抗组胺药物减轻过敏反应:氯雷他定等药物能缓解鼻黏膜肿胀,减少咽鼓管受压。按说明书剂量口服,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或口干,需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过敏体质者应远离过敏原,合并鼻塞时可配合鼻腔冲洗。

4.按压耳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食指按压听宫穴和翳风穴各1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度。每日早晚各一次,能疏通耳部经络。按压后配合轻揉耳廓效果更佳,但皮肤破损或感染者禁用。长期坚持可改善耳部循环,缓解功能性闷堵。

5.热敷改善局部充血:40℃湿毛巾敷于患耳10分钟,每日2-3次。热量能扩张血管加速淋巴回流,减轻充血肿胀。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急性中耳炎或外伤后禁用。热敷后需保持耳部干燥,配合休息效果更佳。

出现耳朵闷堵需避免自行掏耳或过度用力擤鼻,防止加重损伤。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听力下降、耳痛、耳鸣需及时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保持饮食清淡,减少噪音刺激,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