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支气管狭窄如何治疗

2025.03.11 11:56

支气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狭窄的原因、程度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选择。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狭窄或炎症引起的狭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用于中重度狭窄或结构性病变。

药物治疗是支气管狭窄的基础治疗方式,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对于由炎症或感染引起的狭窄,可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和水肿,支气管扩张剂则能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对于过敏性因素引起的狭窄,抗组胺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也可能被使用。药物治疗的优势在于无创且易于实施,但对于结构性狭窄或严重病变效果有限。

介入治疗是支气管狭窄的重要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无法通过药物控制的狭窄。支气管镜下的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是常用的介入方法。球囊扩张术通过机械扩张狭窄部位,恢复气道通畅,适用于短期缓解症状。支架植入术则通过放置金属或硅胶支架,长期维持气道开放,适用于反复狭窄或无法手术的患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可能存在支架移位、感染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结构性狭窄或介入治疗无效的情况。常见手术方式包括支气管成形术、支气管切除吻合术等。支气管成形术通过切除狭窄段并重建气道,适用于局部狭窄的患者。支气管切除吻合术则用于广泛狭窄或肿瘤压迫的情况。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创伤较大,术后需密切监测并发症。

在治疗支气管狭窄时,需注意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狭窄的原因和程度。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需定期随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