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儿童流口水的鉴别

2025.09.23 10:48

儿童流口水需要根据年龄、伴随症状及发育情况综合鉴别。生理性流涎多见于婴幼儿,与口腔控制能力未完善有关;病理性流涎可能提示神经系统疾病、口腔问题或吞咽功能障碍,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

婴幼儿在乳牙萌出期或专注玩耍时出现暂时性流涎属正常现象,主要因唾液分泌增多或吞咽反射不协调所致。若2岁以上儿童持续大量流口水,需警惕异常情况。口腔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等局部炎症会刺激唾液分泌;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常伴随吞咽肌群协调障碍;而面神经麻痹可能导致唇部闭合不全。部分药物副作用或重金属中毒也可能引起唾液异常增多。观察是否伴随发热、进食困难、语言发育迟缓或异常姿势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

鉴别时需注意记录流口水的频率、量及诱发因素。避免将出牙期的一过性流涎误诊为病态,同时警惕将脑损伤等严重疾病表现简单归因于发育慢。喂食时观察有无呛咳或咀嚼困难,检查口腔黏膜是否完整。若流口水伴随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异常或发育里程碑延迟,需立即就医。护理中保持口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粗糙纸巾反复擦拭。家长无需过度干预生理性流涎,但持续存在或加重的情况应进行专业评估,必要时进行神经影像学或吞咽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