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手足口病与水痘的发病机制有什么异同

2025.09.23 10:48

手足口病与水痘的发病机制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均由病毒感染引起,但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靶向组织有所不同。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病毒侵入后,在咽部或肠道黏膜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最终靶向皮肤和黏膜组织,引发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水痘则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病毒在呼吸道黏膜复制后,经血液扩散至全身,主要侵袭皮肤,形成特征性水疱。两者均存在潜伏期,但水痘的传染性更强,且病毒可长期潜伏于神经节,日后可能复发为带状疱疹。

在临床表现上,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疱疹集中在手足口部位,少数重症病例可能累及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水痘则多见于儿童,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可伴随发热、瘙痒,并发症以继发细菌感染为主。诊断时需结合流行病学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测,如PCR或血清学检查。治疗上均以对症支持为主,手足口病重症需及时干预,水痘可考虑抗病毒药物。预防方面,水痘疫苗已广泛应用,而手足口病疫苗仅针对EV71型,非全覆盖。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加强个人卫生,尤其是儿童聚集场所的消毒管理。手足口病流行期需警惕重症表现,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皮疹结痂。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但需根据病原体特性选择针对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