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变应性血管炎是怎么引起

2025.03.18 09:24

变应性血管炎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血管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与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导致血管壁发生炎症和损伤。变应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变应性血管炎的发病过程通常始于免疫系统对某些外来物质或自身抗原的异常反应。当免疫系统识别到这些物质时,会产生大量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加剧了血管壁的炎症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液成分外渗,引发组织水肿和出血。炎症反应还可能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和坏死。

变应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脏损害等。皮肤紫癜通常表现为下肢对称分布的红色或紫色斑点,按压不褪色。关节痛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和踝关节,常伴有肿胀和活动受限。腹痛可能由肠道血管炎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或出血。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不全,是变应性血管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在诊断变应性血管炎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皮肤或肾脏活检可显示血管壁炎症和免疫复合物沉积。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目标是控制炎症、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可迅速控制炎症,但长期使用需注意副作用。免疫抑制剂用于重症患者或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减少复发风险。抗组胺药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和过敏症状。

预防变应性血管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感染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定期随访和监测肾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