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2025.08.11 14:18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肿瘤切除术、矢状窦重建术、术前栓塞辅助治疗、显微外科技术和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具体分析如下:

1.开颅肿瘤切除术:通过骨瓣开颅直接暴露肿瘤,完整或分块切除病变组织。手术需根据肿瘤与矢状窦的关系选择入路,上矢状窦前1/3肿瘤可经冠状切口,中后部需避开功能区。切除时需保护窦壁,避免大出血。术后可能出现脑水肿或静脉回流障碍,需密切观察。

2.矢状窦重建术:适用于肿瘤侵犯窦壁或完全闭塞窦腔的情况。采用自体筋膜或人工材料修补窦壁缺损,恢复静脉回流。术中需临时阻断窦腔,控制出血,同时评估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重建后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术后影像学评估通畅性。

3.术前栓塞辅助治疗:针对血供丰富的肿瘤,术前通过介入手段栓塞供血动脉,减少术中出血。栓塞需避开正常脑组织血管,通常在手术前1-3天进行。术后可能出现肿瘤肿胀或周围组织缺血,需动态监测症状变化。

4.显微外科技术:借助高倍显微镜精细分离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术中采用超声吸引器或双极电凝减少损伤,尤其保护中央沟静脉及功能区皮层。技术要点包括瘤内减压、包膜剥离及蛛网膜界面分离,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风险。

5.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在切除累及运动区或语言区的肿瘤时,通过电生理刺激实时评估功能状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或运动诱发电位,调整切除范围避免不可逆损伤。需麻醉配合维持稳定状态,数据异常时立即暂停操作。

手术方案需结合肿瘤大小、位置及窦腔受累程度个体化选择。围手术期管理重点包括控制颅内压、预防癫痫及感染,术后定期随访影像与神经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