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便血会不会有什么征兆

2025.02.06 18:08

便血可能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肛门疼痛、里急后重、全身症状等征兆。具体分析如下:

1.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患者可能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原本规律的排便变得频繁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可能是肠道疾病引起的,例如肠道肿瘤可能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功能,导致排便节律紊乱;炎症性肠病也会使肠道黏膜受损,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排泄功能,从而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

2.腹痛:腹痛是便血可能伴随的症状之一。不同部位和性质的腹痛提示不同的病因。如果是上腹部疼痛且便血为黑色柏油样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导致的。下腹部疼痛伴便血可能与肠道疾病有关,如结肠炎、结肠息肉等,疼痛可能是隐痛、绞痛或胀痛,这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性质。

3.肛门疼痛:当便血伴有肛门疼痛时,常见于肛周疾病。例如肛裂,患者在排便时会有剧烈的肛门疼痛,随后出现便血,便血颜色鲜红,量一般较少。痔疮也是引起肛门疼痛和便血的常见原因,内痔脱出嵌顿或者外痔发生血栓时,会引起肛门疼痛,同时可伴有便血,通常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鲜血。

4.里急后重:里急后重即感觉排便不尽,频繁有便意但每次排便量少。这一症状如果与便血同时出现,可能是直肠炎、直肠癌等直肠疾病的表现。直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或者肿瘤侵犯时,会向大脑传递错误的排便信号,导致患者有里急后重感,并且由于黏膜受损而出现便血。

5.全身症状:便血有时还会伴随一些全身症状。长期便血可能导致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可能还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例如细菌性痢疾,除了有脓血便外,还会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等全身症状。

便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如果发现便血,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平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注意肛周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