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小儿房间隔缺损多大才需要用介入方式

2024.09.10 18:14

一般来说,小儿房间隔缺损直径在5毫米以上,同时伴有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用介入方式治疗。

房间隔缺损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对于缺损较小、无症状且心脏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异常的患儿,可能不需要立即干预,可先密切观察,部分患儿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自行闭合。但当缺损较大,比如直径达到5毫米以上时,可能会导致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增加,引起心脏负荷过重,长期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此时,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介入封堵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封堵住缺损,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脏血流。医生会综合评估患儿的具体情况,包括缺损大小、位置、心脏结构和功能等,权衡介入治疗的利弊,为患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缺损大小,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果患儿虽然缺损未达到5毫米,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如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下降等,或者心脏超声提示有心脏扩大等异常表现,也可能需要提前进行介入治疗。同时,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专业的小儿心脏专科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判断。在决定治疗方案前,家长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便做出最适合患儿的选择。治疗后也需要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功能和封堵器的情况,确保治疗效果良好。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