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为什么吃竹笋会痛风

2024.11.25 13:06

竹笋属于中嘌呤食物,过量食用会导致体内尿酸升高从而引发痛风、竹笋中的草酸等成分影响尿酸排泄可引发痛风、个体对竹笋的代谢差异可能导致痛风发作、竹笋与其他高嘌呤食物同食易引发痛风、烹饪方式不当使竹笋嘌呤含量增加引发痛风。具体分析如下:

1.竹笋嘌呤含量问题:竹笋含有一定量的嘌呤,虽然不是高嘌呤食物,但属于中嘌呤食物。对于痛风患者或者尿酸代谢异常的人群来说,过量食用竹笋会使体内嘌呤摄入量增加。人体摄入嘌呤后,会在体内代谢转化为尿酸,尿酸生成过多而无法及时排出时,就会在关节等部位沉积,从而引发痛风发作。

2.竹笋成分影响尿酸排泄:竹笋中除了嘌呤外,还含有草酸等成分。草酸在体内可能会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这种结合过程可能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当尿酸排泄受阻时,尿酸在体内的浓度就会升高,进而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3.个体代谢差异:不同个体对竹笋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有些人的身体可能对竹笋中的某些成分较为敏感,即使摄入正常量的竹笋,其身体的代谢系统也不能很好地处理竹笋中的物质。例如,某些人的肝脏或肾脏功能在代谢竹笋相关成分时效率较低,导致这些成分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堆积,其中就可能包括影响尿酸水平的物质,从而引发痛风。

4.与其他食物搭配:如果竹笋与其他高嘌呤食物一同食用,会大大增加嘌呤的总摄入量。例如,在吃竹笋的同时食用海鲜、动物内脏等典型的高嘌呤食物,就容易使体内尿酸水平急剧上升。因为高嘌呤食物的叠加效应,身体的尿酸代谢系统可能不堪重负,无法及时处理过多的尿酸,最终导致痛风发作。

5.烹饪方式影响:烹饪方式不当会使竹笋的嘌呤含量增加。比如长时间炖煮竹笋,可能会使竹笋中的细胞结构被破坏,更多的嘌呤释放出来。相比于简单的焯水后清炒,长时间炖煮后的竹笋在食用后会让人体摄入更多的嘌呤,从而增加痛风发作的可能性。

痛风患者或尿酸偏高的人群在饮食方面要谨慎对待竹笋。如果要食用,应控制食用量,避免与高嘌呤食物同时食用,同时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如焯水后快炒,以减少嘌呤的摄入。